濱海渡假屋
本案基地位於島嶼海灣,擁有絕佳的海景視野。
海景住宅的設計在最大化景觀優勢的同時,也重視居住者的隱私性。
建築配置與開窗手法順應地形高低與朝向變化,採取錯層與退縮的量體布局,讓每一戶皆能享有不被遮蔽的觀景視角,整體設計兼顧自然景觀與生活品質,打造出與海灣環境共生的現代住宅。
台南。家族共融住居
本案為家族祖宅的重建個案,原為名為「深錦雅舍」的舊居。
此次重建不僅是空間的更新,更寄託著家族傳承的意義,期望後世子孫常懷「勤、樸、誠、和」之庭訓,延續家風與精神價值。
建築外觀採用紅磚作為主要飾面,呼應舊宅的材質記憶,也象徵穩重與溫暖。
陽台設計猶如磚砌層層堆疊,上下層之間可彼此互視,象徵家族成員如雙手相握般緊密相連。
這不僅是一處居所,更是一座承載情感、記憶與精神的空間容器,讓家的溫度在日常生活中綿延不絕。
好苑景系列
「好苑景」是一系列低密度別墅住宅開發案,規劃核心在於提供真正宜居的透天住宅類型。
整體設計強調各戶擁有寬闊的面寬與專屬景觀庭院,使居住空間更具開放感與親地性,每層樓設置景觀陽台,創造層層退縮的立體綠化效果,讓建築與自然緊密結合,強化住宅的環境品質與視覺舒適度。
此種設計語彙不僅提升住戶私密性與生活品質,也實踐永續、綠意共生的居住理念,成為城市中罕見的靜謐綠境。
遇見北歐系列
本案層疊錯落的山形小屋陽台,以俐落而優雅的線條刻劃出立面輪廓,搭配文化石疊砌而成的煙囪造型,形塑出富有故事性的北歐建築意象。
此為「遇見北歐」系列作品,宛如靜靜躺臥在島嶼上的銀合歡林中,空氣中瀰漫著緩慢悠閒的氣息。
建築語彙強調自然紋理與幾何形體的融合,利用立體陽台與原始質材創造生活層次,喚起人們對簡約、自然與慢活生活的嚮往,這不只是住宅,更是一處能安頓身心、靜享光影流動與綠意圍繞的詩意棲居。
澎湖。首港之星
本案為地上五層的華廈集合住宅,設計重點在於善用法定容積率,將空間效益最大化。
全棟採樓中樓樣式規劃,使每一戶皆擁有挑高空間與雙層使用機能,不僅提升居住者的空間靈活度與舒適性,也有效增添產品的市場價值。
樓中樓設計除帶來垂直分區的使用彈性,亦在視覺上營造出開闊與通透的居住感受。
透過立體空間的活化運用,本案跳脫一般華廈制式格局,為都市集合住宅創造出兼具機能與價值的空間典範。
台南官田。昶瓏
本案是位於公園旁的質感住宅社區,整體規劃以打造沉浸式綠意生活為核心,基地與公園環境無縫銜接,社區通路設計採寬敞開放策略,提升行走舒適度並強化與自然的連結。
戶戶配置綠植陽台,層層退縮的立面形成立體綠化景觀,使建築本體與周圍綠地相互呼應。
植栽不僅美化立面,也強化遮蔭與微氣候調節效果,創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,透過開放式社區空間與大量綠意導入,居民如同生活於公園之中,日常即是自然的一部分,實現真正沉浸於綠地之中的都市生活體驗。
柬埔寨。南洋風別墅社區
本案為南洋風格的小型聚落式花園住宅社區,整體以熱帶風情為設計主軸,營造自然、悠閒且具度假感的生活氛圍。
社區規劃採聚簇群落形式,每戶皆配置獨立景觀庭園,使住戶在自宅範圍內即可享受綠意與戶外生活。
建築風格融入南洋元素,如斜屋頂、天然石材與高植被搭配,打造具地域特色且通風良好的宜居空間。
整體社區在動線與視覺上皆展現開放與綠化的理念,讓人彷彿置身異國島嶼之中,實現舒緩放鬆的住宅想像。
傳家悠居
「悠居」是一系列強調簇群居住概念的特色住宅專案,源於台灣常見的家族或朋友共同成為業主的模式,選擇一塊土地一同打造理想中的居住空間。
這樣的個案特別珍貴,因為事務所能在設計過程中與使用者密切對話與交流,共同針對當地氣候條件、環境景觀及生活需求,量身訂製更貼近人心的住宅方案。
其中「傳家悠居」是一個由兩個家族、三代成員共居的住宅個案,規劃包含兩棟主要住宅與一棟較小的家族聚會空間,三棟建築共同圍塑出一個中央的「埕」作為共享空間。
此設計靈感來自傳統閩南聚落的家族空間組織,中央埕在傳統上用於曬穀、聚會或露天宴客,具高度實用與凝聚性。
在本案中,埕轉化為孩童安全玩耍與家庭日常互動的場所,成為三代之間連結與共享的核心,也承載著全家人對未來生活的共同想像與期待。
海景悠居
本案基地面海,由幾位朋友共同發起與規劃,構築一處共享美景、各自獨立的海景住宅聚落。
設計上強調群體共生與個體自主的平衡關係,每戶皆擁有寬敞的海景陽台與良好的通風採光條件,量體配置順應地形高低與視角變化,確保戶戶擁有無遮蔽的海景視野。
這不僅是一次空間的協作實踐,更是幾位好友對理想生活方式的共同實現。
森仰系列
天際線向上延伸,宛如森林朝天空伸展的姿態,展現出充滿生命力與向上的力量。
「森仰系列」以方框組合為設計核心,透過視覺框架的重組,打造多層次立體感。
每一個方框都代表一個家的取景角度,彷彿為居住者框住專屬的風景,形成錯落有致的空間語彙。
整體設計在秩序與自由之間取得平衡,展現現代建築的詩意與自然共生的理念。